初戀女友棄他而去!失戀男進山鑿出「三室一廳」 藏身大山21年「67歲多人上門提親」

2006年8月29日清晨,天剛蒙蒙亮,江西吉水縣上田村的李大哥扛著鋤頭走出院門。

突然,一道黑影快速閃過,李大哥嚇了一跳,肩上的鋤頭掉落在地,那道黑影瞬間鑽進了旁邊的草叢。

李大哥揉了揉雙眼,俯身撿起鋤頭,緊緊握在手裡,一步步地挪動著身體,向草叢走去。

上田村

原來,上田村坐落於大山深處,其周圍是層巒疊嶂,植被茂密,時常會有野豬出沒,所以在李大哥的意識里,他看到的黑影或許就是野豬。

「救命啊……」草叢裡傳出李大哥的呼救聲,附近的村民聞聲趕到,他們四處查找,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。

李大哥向鄉親們描述了事情的經過,稱他在草叢裡看到了一個「野人」,而當他呼救的時候,「野人」撒腿就跑,鑽進了大山,消失地無影無蹤。

對於李大哥口中的「野人」,村民們倒是第一次聽說,他們不敢全信,也不敢不信,沒過多久,這件事就被村民們傳得神乎其神,甚至很多村民都不敢獨自夜裡出門。由此,上田村陷入了對「野人」的恐慌之中。

上田村附近茂密的山林

上田村出現「野人」的消息不脛而走,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。直到2006年9月中旬,當地媒體實地調查採訪之後,「野人」事件的真相才被大眾知曉。

原來,村民李大哥目擊到的「野人」並非真正的野人,而是一名52歲的中年男子,名叫余水芳,1954年出生,江西省鄱陽縣五甲村人,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民。

從2000年9月開始,余水芳就獨自隱居在上田村附近的山谷里,由於他的頭髮長、皮膚黑、衣服破,再加上光線不好,才被李大哥誤認成「野人」,由此引發了上田村的「野人」事件。

儘管余水芳並非真正的野人,但由於他長年在山洞裡生活,遠離現代社會,極少與人們接觸,其身上或多或少地沾有了一絲「野」的氣息。

那麼,50多歲的余水芳為什麼不在家頤享天年,偏要跑到400多公裡外的山谷里隱居呢?

由於長久在山谷里隱居,余水芳的頭髮最長時1.4米,而他的身高是1.7米

隱居,顧名思義,字面意思就是隱秘地生活,其實質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與社會的接觸。

近些年,隨著媒體的報道,一些隱居山野的人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,他們往往因為事業衰落、情場失意、親人離世等原因而看破紅塵,隱身於世。

除此之外,一些為了尋找創作靈感的藝術家、探求人生真諦的修行者、體驗鄉野生活的成功人士也會遠離人群,獨自到深山老林里居住。

要知道,獨自在野外生存並非易事,它不僅需要獲取食物的能力、構築居所的技能,還需要超強的膽魄來面對自然界里的各種危險,也正是迫於這些條件的限制,讓很多曾抱有所謂「美好願望」的隱居人「半途而廢」。

可是,從2000年至今,余水芳已經獨自在深山裡隱居了21年,這讓很多「同道中人」驚嘆不已。

歸根結底,余水芳之所以能在深山裡隱居那麼久,除了他具備上述的生存能力和膽魄之外,還得利於他的「三室一廳」。

那麼,余水芳的「三室一廳」到底是什麼模樣,而他藏身大山又是因為什麼呢?要想解答這些疑問,我們還需從余水芳的經歷講起。

余水芳在山洞裡接受採訪

1977年,高考落榜的余水芳進入鄱陽縣一家機械廠工作,在那裡他與一位女工友互生情愫,不久雙雙墜入愛河。

愛情的到來,彌補了余水芳高考落榜的失落,他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這段美好的戀愛之中。這一年,余水芳23歲,這段戀情也正是他的人生初戀。

可是,讓余水芳意想不到的是,他一心嚮往的愛情並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,初戀女友最終離他而去。

初戀,往往最讓人刻骨銘心,但也會讓失戀者難以釋懷,長久以來的投入就這樣付之東流,余水芳並不甘心,他陷入到深深的苦悶之中,而最讓他想不通的是,自己一心深愛的女友為什麼會提出分手呢?

轉眼間到了1992年,38歲的余水芳依然是孤身一人,而他身邊的朋友們都早已結婚生子,這對余水芳來說,是既羨慕,且又傷感。

其實,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,余水芳始終沒有徹底從初戀失敗的陰影里擺脫出來,而他在事業方面也一事無成,並長年輾轉各地,四處漂泊打工。

為了忘記過去,為了重新開始,余水芳下定決心,一定要打拚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。於是,他決定南下打工。

上世紀90年代深圳街頭

上世紀90年代,深圳的快速發展使其經濟體系頗具規模,一波又一波的知識分子和勞動青年不斷湧向深圳及其它沿海地區,由此掀起了南下打工的熱潮。

懷揣著「干出一番天地」的願望,1992年底,余水芳也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之中。在深圳,他當了一名鉗工。

由於平日里善於鑽研,再加上業務嫻熟,幾年的時間,余水芳便被提為班長。也就在他沉浸喜悅之時,一個漂亮善良的打工妹走進了余水芳的生活。

平時不僅在一起工作,而且還有著共同的愛好,沒過多久,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,這讓余水芳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,再一次感受到愛情的滋潤。

上世紀90年代,深圳街頭青年男女在唱卡拉OK

與初戀女友分手後,十幾年時間裡,余水芳始終沒有遇到心儀的姑娘,而這一次的深圳之戀,讓余水芳喜出望外。

眼瞅著自己即將步入中年,為了能早日結婚生子,余水芳不遺餘力地將心思花在了女友的身上。可是,一年後,這個讓余水芳如此看重的姑娘最終也離他而去。

本想著「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」,卻沒想到全力以赴的情感就此終結,余水芳感到無比失望,他開始反思:為什麼每次在自己用情至深的時候,心愛之人都會離他而去呢?

愛情的維護,不僅需要共同語言,還需要相互包容,而余水芳正是因為缺少了包容之心才導致了感情的破裂。

原來,在和女友相處期間,余水芳時常由於暴躁的脾氣和對方發生爭吵,久而久之,女友便對他產生了隔閡,這也正是余水芳兩段戀情失敗的主要原因。

余水芳

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,余水芳帶著深深的愧疚再次找到女友,可讓他沒想到的是,對方已經另嫁他人,這讓余水芳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。

失去愛情的支撐,余水芳每天無精打采,他日夜思念著昔日的女友,回憶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。可以說,這次分手的確給余水芳造成不小的打擊,在他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悔恨。

兩次失敗的愛情,讓余水芳心灰意冷,他不想再被愛情所傷,也不想再面對塵世的紛擾,他想逃離,逃離到一個可以讓他忘記痛苦的地方。

與其說是逃離,不如說是逃避。人生在世,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坎坷,想要走出困境,就需要勇敢地面對,而余水芳卻選擇了避世之路,他在日後接受採訪時稱,他之所以要藏身大山,就是想忘記過去。

余水芳

2000年8月,在一次偶然的機會,余水芳來到了江西省吉水縣上田村附近的山谷中,他發現這裡山清水秀,氣候宜人,便萌生了在此長期隱居的想法。

就這樣,余水芳在這裡過上了逍遙自在、與世隔絕的生活,而他也用了6年時間,每天十幾個小時,獨自在山壁上鑿出了一套「三室一廳」的山洞。

余水芳所居住的「三室一廳」門口

山洞入口約1米寬,1.8米高,縱深50多米,門口的石壁上刻著「歡迎您」三個字。穿過門口,向里深入,我們就會發現內部井井有條,別有洞天。

山洞裡最高處有4米,最低處不到2米,洞內兩側分佈著4個小洞,它們分別是卧室、餐廳(廚房)、儲藏室和水井房。

記者親身體驗卧室內的木板床,勉強可以容納兩人

卧室就是進入洞口後最先看到的功能區,也是洞里最寬敞的區域,其內擺著一張木板床,寬1米多,床下還澆築著約4公分的水泥,旁邊還放著一台電視,供余水芳打發時間用,而這台電視可以接收40多個頻道,新聞就是余水芳最喜歡看的節目。

余水芳在向鍋里倒水,準備做飯

餐廳,也是廚房,在這裡,余水芳築了一個土灶,灶頭上還刻著「瀟灑」二字。此外,這裡還有一張小餐桌和一個小板凳。後來,為了環保,土灶被廢棄,升級為液化氣灶。

余水芳在從井裡取水

餐廳旁邊就是水井房,水井深約5米,是余水芳耗時兩個多月才挖成的,喝一口井中之水,甘甜爽口,沁涼心底,回味許久。

洞里冬天不冷,夏天不熱,最高溫度20度,最低溫度10度,其內不僅住著余水芳,還有上百隻蝙蝠在此棲息(洞被開鑿完成後,蝙蝠才飛進來的),然而余水芳並沒有將它們驅逐出洞,反而一直和它們「和平相處」。

在洞頂棲息的蝙蝠

其實,山洞裡不僅有蝙蝠飛進飛出,而且在洞外也有一些飛禽走獸出沒,如果稍不留意,便會有生命危險,而余水芳卻笑呵呵地說:「井水不犯河水」。

如此惡劣的居住環境,在常人眼裡,根本無法居住,可是余水芳並不在乎,而且他還把自己鑿的山洞當成傑作,並引以為豪地稱其為「三室一廳」。

再完美的「三室一廳」也抵不過肚子挨餓,在隱居的頭幾年,余水芳時常果不食腹,甚至一度瘦成了皮包骨頭,強忍飢餓的他采蘑菇、摘野菜、捕魚蝦……以此來充饑。

此外,余水芳住的山下有一片水田,每逢秋收之際,他都會提著籃子到山下撿拾稻穗,最多的時候可以撿回幾十斤。

余水芳從山裡找來兩塊圓石,將它們做成石磨,把撿回來的稻穗加工成大米,又將剩下的稻殼磨碎,做成糠餅,物盡其用。

光靠撿稻穗並不是長久之計,要想豐衣足食,還需要自己動手,余水芳在後山開墾了兩畝荒地,種上水稻、花生、蔬菜,待到成熟時節,他就會留一部分儲存起來,一部分挑到十多公裡外的集市上去賣,換些油鹽錢。

余水芳在石板上切菜

白天下地幹活,晚上回洞休息,余水芳的生活極其規律,在冬季沒有農活的一段日子裡,余水芳每天可以睡上十幾個小時,待到陽光明媚之時,他還會坐在洞口晒晒太陽。

就這樣,余水芳在大山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,儘管物質匱乏,但他也悠然自得,其精神生活也是豐富多彩。

從2006年起,村民們時常能在山谷里聽到清脆的笛聲,笛聲時而悠揚,時而悲傷,像是在傾訴著一段傷心的往事,而吹笛的人正是余水芳。

正是因為有了音樂的陪伴,余水芳並不感到孤獨,笛子、二胡、豎琴,他樣樣精通,而且都是自學成才,只要一有時間,他都會在洞口演奏,興緻高的時候,他還會在洞口翩翩起舞。

余水芳的笛聲清脆動人

不但所有樂器都是余水芳親手製作,就連詞曲也都是他的原創之作,余水芳將隱居時的所思所想,以及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未來的遐想編進了歌曲里,來表達自己積壓在心底多年的情感。

儘管余水芳的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創作的曲子旋律優美,扣人心弦,其歌詞也是情意綿綿,耐人尋味,二者結合,可謂渾然一體,感人肺腑,如果靜心細聽,就能感受到曲子里流露著對往事的追憶和對舊人的思念。

余水芳在歌詞里寫道:「我愛的人多,但不都屬於我,有的無法理解我,有的藉由拒絕我,還有的早已有了歸宿……」

對於這些詞曲,余水芳打算將它們刻在山洞的石壁上,永遠地流傳下去。

余水芳

當地人說,這些年以來,余水芳並不願意和女人接觸,其心裡隱約藏著不願提及的傷心往事。這一點,我們也能從他創作的詞曲中感受到。

音樂,能讓余水芳表達情感;讀書,也能使他靜心思考。在卧室的書架上,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書籍,哲學、文學、自然科學,種類齊全。每天,余水芳都會堅持讀書,從未間斷,就連《辭海》,他都讀過好幾遍。

當記者問及余水芳這些年有沒有想過回家的問題時,余水芳沉默了。片刻之後,他說道:「我並不是一個念舊的人,一想到我會與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格格不入,與其在喧鬧的人群里生活,倒不如在深山裡隱居快樂!」

余水芳

自從2006年江西吉水縣出現「野人」的消息被報道之後,引起了社會的關注。從此,余水芳的故事被世人知曉,其中有一位小夥子遠道而來,他希望和余水芳一起生活,彼此照顧,過那種刀耕火種的生活,但被余水芳委婉謝絕。

當地政府在得知余水芳的消息後,也為他發放了低保金。2008年,余水芳將低保金的錢用來改造了山洞。

余水芳的故事傳遍了當地各個村莊,很多村民都想出錢資助他,但都被他一一拒絕,因為在他的意識里,這些資助都是施捨,而他要保留自己的尊嚴。

從2000年至今,已有21年,余水芳依然隱居在大山裡,除了一年下山兩次之外,其它時間他都待在山谷里。

今年,余水芳已經67歲,依然獨身一人,很多熱心的村民不希望他在山洞裡孤老終生,便多次上門為他提親,但他都一一謝絕。余水芳表示,自己的生活如此貧苦,如果讓對方跟著自己,那豈不是耽誤了青春。

余水芳

經過21年,余水芳的外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從當初的文質彬彬,到現在一頭長發、衣服破舊,頗有點「野人」的氣息。

多年來,余水芳和村民們和睦相處,大夥兒仍親切地稱呼他「野人」。儘管外表充滿「野」的味道,但余水芳談吐隨和,話語間總是充滿著詩書氣息。21年過去了,長年的隱居生活,的確讓他蒼老了不少。

如今,余水芳依然每天堅持讀書、寫作以及音樂創作,他還購置了一部二手筆記本電腦,計劃將這21年來的所思所感編著成書。

此外,余水芳的「三室一廳」也已經改造升級,他仍然在大山裡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,雖然日子清苦,但他每天都怡然自得,甘之如飴。

結語
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鑿井而飲,耕田而食,不問世事,潛心創作,與蝙蝠為伴,一晃21年,余水芳就像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的陶淵明一樣,將這種世外生活變成了現實。

有人說他瘋,有人說他痴,余水芳都是一笑而過,坦然面對,哪怕生活艱苦,環境惡劣,他始終不改初心,令人動容。

也許,如今的余水芳已經將往事放下,可是21年的歲月也一去不返,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他本人才能體會。可是,我們的一輩子,又有多少個21年呢?

然而,人生在世,遇到坎坷在所難免,對受挫之人來說,「闊別紅塵、與世隔絕」式的歸隱,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?

歸隱,並不一定要寄居山水,深藏洞穴,哪怕身處喧囂,但只要我們保持那一顆純凈之心,依然可以與自己和解,而歸隱更像是一場苦修,一場自我考驗,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,如果能在心中保留一片寧靜之土,何嘗不是一種歸隱呢?

生活,無處不修心。真正的隱,終歸是心隱。

只要用心,哪裡都是鍾南山。

Click to show more